http://www.thevalue101.com/article.php?id=90736

與人相處時,相信大家都有一種共同感受。

有的人說話,只是簡單幾句,就能讓人如沐春風,茅塞頓開;

而有的人說話,直來直去,一開口就讓人難受,想要趕快逃離。

人情世故,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一個有智慧的人,懂得與人相處的“套路”:在對方舒服的同時達到目的。

正如一句老話所說:

“自泡一杯茶,不如共喝兩杯水。”

人際交往中,也不能只顧著自己舒服,特別是在以下4種時候,你一定要多點兒“套路”。

遇事有水平的四種處理方式
Close this ads

立場不同,不隨便指責

莊子說:

“大辯不言,大仁不仁。”

與人相交,處世各有方,立場無相同,爭辯在所難免。

高情商的人,懂得尊重差異,不做無謂指責。

劉慈欣在《纖維》裡講了一個關於多元宇宙的故事。

男主是一名宇宙飛行員。

有一次他在執行任務時,偶然掉進了“蛀洞”,進入了另一個宇宙的“中轉站”。

在這裡,男主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樣掉進“蛀洞”的人。

他們聚在一起,等著被遣返。

在交談中,男主發現大家雖然都說自己來自地球。

但感受卻各不一樣:

有的說地球是粉色的;

有的說天空有兩個月亮;

有的說要趕緊回去觀看羅馬的現場競技;

有的卻說古羅馬早已變成了歷史,哪裡來的現場競技……

他們激烈爭辯,誰都無法說服對方。

後來,經過傳送員的解釋,大家才逐漸了解實情:原來大家來自不同的時空,每個人的地球都不一樣。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

在你眼裡的小事,放在別人身上可能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曾看到過一個讓人深思的故事。

一頭豬、一隻羊和一頭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裡。

有一次,主人進來抓豬。

豬大聲嚎叫,猛烈反抗。

羊和牛討厭它的叫聲。

反感地指責說:“你也太誇張了,主人也經常來抓我們,我們也沒大呼小叫過。”

豬聽了回答:

“主人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

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奶,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

羊和牛聽後,默不作聲。

凡事都有它發生的理由。

不以己度人,才是對身邊人最大的善意。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角。

人生一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風景。

不了解別人的生活,請不要隨意指責。

立場不同時,不著急表達,尊重差異,方能世間清淨。

遇事有水平的四種處理方式
Close this ads
遇事有水平的四種處理方式

與家人相處,要多談感受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幸福的家庭,都是什麼樣的?”

一個高讚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幸福的家庭,從不爭對錯。”

家不應該是說理的地方,而應該是散播愛的天堂。

“喋喋不休”的嘮叨,永遠比不上“感同身受”的理解。

電影《莫娣》中,講述了莫娣和丈夫弗雷特的動人故事。

因變故,女主莫娣寄養在了姨媽家。

但她不想一直依附姨媽,想有自己獨立的生活。

一天,莫娣偶然看到男主弗雷特尋找保姆的廣告。

她應聘成功,並在長期的接觸中對弗雷特萌生愛意。

兩人結為了夫妻。

莫娣喜歡畫畫,希望丈夫出門的時候能夠給她多買些顏料。

一開始,丈夫不僅置若罔聞,而且還指責她家裡收拾的不夠好。

莫娣臉上的落寞,丈夫視而不見。

一方期待被理解,另一方卻在反复嘮叨。

這樣的溝通方式,只會讓親密關係陷入困境。

後來,莫娣想了一個辦法。

因為丈夫不識字,莫娣開始教他記賬,一起把賣魚生意打理的更好。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感情也越來越好。

慢慢的,丈夫也開始站在莫娣的立場,體會她的感受。

除了給莫娣買回了很多顏料,還在每次賣魚時,順帶著出售她的畫作。

有人說:

“在愛情裡,你的理解就是我的食糧。”

高情商的伴侶,從來不會只停留在生活的表面。

用心感知對方的內心,才能一起在愛里共同生長。

親密關係中,“大道理”堆砌不出“好感情”。

相互理解,才能守住長久的幸福。

遇事有水平的四種處理方式

直說沒用時,動之以情

《道德經》有云:

“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說:天地萬物的道理用言語表達,就並非是原本的道理了。

說出來的道理,容易和事實產生偏差。

乾癟的說教,永遠比不上感同身受的體會。

被譽為“第一經紀人”的楊天真,曾坦言自己做大碼女裝時,遭受了很多人的質疑。

為了表達初衷,她費了很多口舌,講了很多道理。

比如:

“美是多元的,胖女孩也有享受美的權利;

美是廣泛的,大碼女裝也是一種時尚……”

然而,反复的解釋,反而讓質疑聲更加強烈。

直到她在線徵集了一批大碼女孩模特,發布了一條短視頻。

人們對她的評判和爭議,才慢慢出現轉機。

視頻發布沒多久,楊天真就收到許多陌生女孩的熱情留言。

紛紛表示希望她一直做下去:“你說的沒錯,美是不分等級,不設界限的。”

她們身上散發出的真誠和熱愛,深深地感染了很多人。

大家的非議,也隨之慢慢淡去。

有句話說得好:“別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腳。”

語言,從來不是為了闡述深刻的意義,而是為了表達一個人的內心。

話語,讓我們看見事;而切身的體會,讓我們看到人。

直說沒用的時候,學會換個思路。

與人相處,充沛的說教是最沒趣味的部分。

將言行融入真實,才是高情商的處世之道。

遇事有水平的四種處理方式

不好明說時,要用行動

清華校訓有言:

“厚德載物,行勝於言。”

“行動表達勝過語言表達”,這是清華精神,也是處世標準。

被譽為“繪畫界老頑童”的黃永玉,就是這麼一位風度翩翩的藝術家。

黃永玉生長於湘西的鳳凰古城,從小生活困頓的他,對故鄉有著濃厚的感情。

成名後,他決定為家鄉代言。

於是,年邁的他在家鄉舉辦個人畫展、為母校捐資、籌集資金架橋鋪路……

竭盡全力地為家鄉的發展搖旗吶喊。

可是,名氣越大,黃老爺子遭受的質疑卻越多。

甚至有同行罵他:“圖虛名、愛斂財,為人不厚道。”

面對質疑,黃永玉並未做出任何回應。

轉而在各大媒體,接連刊登了他的三幅作品:

第一幅畫,畫了一條狗,嘴裡叼著一隻老鼠。

黃永玉本屬鼠,這番自喻一語雙關,讓罵人者氣得直打哆嗦。

第二幅畫,畫了一隻多舌的鸚鵡,暗諷罵人者,只會耍貧舌。

第三幅畫,畫了一個不怒自威的老者,旁邊寫道:“人罵我,我亦罵人。”

黃永玉用生動形象的筆法,詼諧幽默的隱喻,給予了對方有力地反擊。

時至今日,黃永玉老爺子依舊在為故鄉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而那些謾罵之人,早已不知消失在了何處。

打消誤解的最好辦法,不是與之爭辯,而是身體力行地證明。

叔本華說過:

“人生中有一半的麻煩與困擾,來自我們對行動結果的焦慮。”

知易行難,沒有付出行動,再多的道理都是空談。

真正高情商的人,從不講無用的道理,而是用行動來修煉自己。

人生在世,少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多一些斷而敢行的心,方能活得通透。

盧梭說:

“事事講一番道理,是心胸狹窄的人的一種癖好。”

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拘泥於形式。

凡事都有依憑,從不單純地說教。

立場不同時,不隨便指責,是一種尊重;家人相處時,不據理力爭,是一種理解;

直說沒用時,不巧言令色,是一種寬厚;百口莫辯時,不惡意中傷,是一種修養。

餘生,願做一個高情商的人,舒服待人,真誠做事。

守得住心,穩得住身。

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溫暖如初,滿懷新鮮。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