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value101.com/article.php?id=91124

01

追夢想,堅持本心

一個人無論走多遠,走向哪裡,只要不忘記自己的初衷,堅持不懈,就一定可以到達彼岸。

扎龍濕地保護區有著一段段關於守鶴人的催淚故事,一家三代,前赴後繼,90後女孩兒徐卓就是主人公之一,守鶴對於她來說是責任亦是夢想。

守鶴人的工作並不簡單,經常要到野外蹲守,觀察荒火與破壞鶴巢的天敵。如果發現被遺棄的卵,還要帶回保護區,進行人工孵化。

時常要做放飛訓練,保證丹頂鶴能夠適應野外生活,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對於徐卓來說,這個擔子十分沉重。

看著爺爺為丹頂鶴嘔心瀝血,大姑為尋鶴落水遇難,父親為救鶴不幸犧牲,1992年生的徐卓,果斷放棄保研,轉修野生動物專業,毅然回到扎龍,扛起第三代守鶴人的重任。

三代人的努力,和徐卓心中不變的夢想,換來了丹頂鶴族群的生命延續。

我很喜歡一句話:“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快節奏的生活,新事物的產生,漸漸讓我們忘記了最初追求的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問問內心,祛除徬徨,撥開層層迷霧去守護最初的夢想。

就像人們常說的,

02

歷孤獨,精神富足

在電腦上搜索“孤獨”二字時,總是能看到底下千篇一律的回答:工作了之後,一定要嘗試一下獨居生活,不為別的,就只為體會孤獨的滋味。

正如馬勞伊·山多爾在《偽裝成獨自的愛情》中說的那樣:“後來,有一天我們也長成了成年人,這才知道,

1920年生的張金哲,在17歲時就立下了“寧為良醫,不為良相”的志向。

為了這個偉大的志向,張金哲經歷了孤獨又艱苦的歲月。

學生時代由於當時環境所限,學校被日本人所控,出於愛國之心,張金哲獨自一人逃往上海繼續學業。

剛開始從醫,恰逢“新生兒皮下壞疽”在多地爆發,為了成功治愈病患,張金哲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醫學研究中。

他查閱大量資料,不斷思考,不斷推翻。終於提出了緩解病情的建議,卻在當時遭到了臨床醫生們的反對。

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孤注一擲,將自己患病的女兒作為第一個實驗對象,這次手術也創造了我國第一例嬰兒皮下壞疽成活的紀錄。

孤獨是一種最真實的存在狀態,因為不需要聽到別人反對的聲音,只需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每一段孤獨的時光,都值得被銘記珍藏,不該被時光遺棄。正所謂

那些看似孤獨的人,都在角落裡默默地長成了參天大樹。

03

懂豁達,人生可期

郭子興是朱元璋的岳父,在濠州和孫德崖等五人組織農民起義時,時常受到孫德崖的羞辱,甚至被孫德崖趕出了濠州。

他走投無路,只好去投奔朱元璋。

而另一邊,由於濠州城兵多糧少,糧食嚴重供給不足,孫德崖不得已前往和州向朱元璋討要糧食。

雙方決定用談判來解決問題,可沒想到,在談判前,郭子興趁孫德崖周邊沒人,將他捆起來帶到自己營中。

孫德崖手下回來發現主帥不在,就將朱元璋抓了起來。

最後,不得不通過商議達成交換。

郭子興看到臨到手的敵人就這麼跑掉了,一時咽不下這口氣,得了心病,不久就病死了。

郭子興落得這樣的結局,全因為心胸不夠開闊,不懂得放過自己。

一個人若是能夠豁達一點,就不會惶惶而不得終日,人生也會變得有所期待,

就像富蘭克林說的那樣:“

懂豁達,是最高級的自愈。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