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Religion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 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 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 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 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 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 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 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 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你的善良,需要一点锋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04740251093943/permalink/658380882396545/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优于伟大的人。”但是善良的人容易把别人都想象成好人,心不设防,所以更容易被欺骗,被伤害。 伤害的次数多了,再善良的人也会变得冷漠。 一个人想要保持内心的温柔和善意,只有善良是不够的。善良之外,你还需要有这三样东西。

不被自己障礙住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E5%A4%A9%E4%BD%91-%E6%9D%8E-004b72126_%E4%B8%8D%E8%A2%AB%E8%87%AA%E5%B7%B1%E9%9A%9C%E7%A4%99%E4%BD%8F-%E8%81%96%E5%9A%B4%E6%B3%95%E5%B8%AB%E9%96%8B%E7%A4%BA%E7%B2%BE%E9%81%B8-%E4%BD%9B%E6%95%99%E6%9C%89%E4%B8%80%E7%A8%AE%E6%A5%AD%E7%9A%84%E8%A7%80%E5%BF%B5%E5%87%A1%E6%98%AF%E6%88%91%E5%80%91%E7%9A%84%E4%B8%80%E8%88%89%E4%B8%80%E5%8B%95-activity-6955392701886259200-fWru?utm_source=linkedin_share&utm_medium=member_desktop_web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由語言、思考,或是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行為,都稱之為業;因此我們任何起心動念或舉手投足,可以說都是在造業。 人不可能不造業,但卻可以讓自己不要產生業障,因為一旦有了業障,就會障礙到原本該做的事、該想的念頭、該說的話,讓人進退兩難。 所謂造成障礙,是指自己的身、口、意行為造成他人的困擾、自己的麻煩;也就是說,因為你的緣故,造成別人或自己時間、能力、財力等的損失,以致於讓事情進行得不順利,那就是障礙了。 而且你造成別人的損失、傷害,對方可能就會來討回公道、要求補償,他們就像是你的「債權人」,而你就是一個欠債的人。如果你得罪的人很多,又經常讓很多人受到傷害,這麼一來,你自己就會常常遇到障礙,這些就成了你的業障。 如何不讓自己產生業障呢?只要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能有益於人,也有益於己,就不會造成障礙。 可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很自私,都只想到對自己有利,而不管別人如何。這自私的我其實是非常愚蠢的,還以為讓別人受損失就是佔便宜,殊不知這些行為雖然暫時利益了自己,可是往長遠來看,卻是對自己不利的。這種自私又自我的行為,不僅害人,而且害己,所以是很愚蠢的。 例如在團體生活中,如果我把自己的垃圾,通通丟到別人那裡,只管自己的環境乾淨就好。短時間內似乎是得了方便,但是時間一久,隔壁傳來的臭氣,同樣也會污染到自己居住的環境。 而且,我把垃圾丟給別人,別人也會把垃圾丟到我這裡,互相製造干擾、敵對,結果更是得不償失,反受其害。所以這種愚蠢的我、自私的我,是我們要解脫、要放下的。 但是當我們放下自私、愚蠢的我之後,同時也要提起「功德的我」,所謂功德的我,是指大公無私、為他不為己的我。乍看之下,自己好像沒得到任何益處,其實,當我們為他人著想時,自己一定也已包含在其中,不自私反而是我們為人處事最好、最安全的方法。 幫助一切眾生,讓他人得到利益,同時自己也獲得心靈的安寧,這是「大我」的境界。如果再更進一個層次,那就是「無我」。佛法所說「無我」的意思,是指對於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計較。 也就是說,我付出一切幫助所有人,可是心中不求回饋,我只是做我應該做的事,做過之後就不再多想、不再多說,心中沒有牽掛,這便是無我。 這就好像佛菩薩以智慧和慈悲來廣度眾生,是用清淨的、無染的、無條件的愛心來幫助所有的人。佛菩薩因為永遠為眾生的利益著想,所以不會再製造任何障礙,因為沒有障礙,所以佛菩薩的功德和力量是最大的,不僅在這個世界上,在十方三世無窮的時間、無窮的空間之中也處處都在、時時都在。 佛菩薩以智慧處理事的業是「慧業」,以慈悲幫助人的業是「福業」,雖然都是業,但是這種業不會製造障礙,是能成長我們的功德,讓我們左右逢源。像這種使我們處處都能夠自在的「慧業」和「福業」,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也是人人都能夠學會的。 –本文摘自《從心溝通》

佛祖拈花,为何只有迦叶微笑?

https://www.xinjingjj.com/fxxw/63633.html 佛祖拈花,为何只有迦叶微笑?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秒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释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广众之下,像这样一言不发,只是带在和他那不动生色的微笑,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Why are atheists so unpopular?

https://marginalrevolution.com/marginalrevolution/2021/03/why-are-atheists-so-unpopular.html Here is a new research paper from Tomas Ståhl: There is a widespread cross-cultural stereotype suggesting that atheists are untrustworthy and lack a moral compass. Is there any truth…

傲慢很不容易覺察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25E5%2582%25B2%25E6%2585%25A2%25E5%25BE%2588%25E4%25B8%258D%25E5%25AE%25B9%25E6%2598%2593%25E8%25A6%25BA%25E5%25AF%259F-jen-long-liu/?trackingId=wMGDrW8OSgwo1IuCA078yA%3D%3D 傲慢很不容易覺察,但是它對修行又是極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