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rts36.com/article.php?id=84799&
《禮記·表記》中有言: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誠然,一個人是否德行高尚,是否有教養,不僅僅只體現在具體的行為上,不僅僅只存在於他做了怎樣的貢獻上,而且還體現在一言一語的細節中。
正所謂:
說話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會始終把別人放在心上。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可以做到不言人難,不戳人短,不問人私,懂得照顧別人的內心感受,不讓別人難堪。
不言人難
知乎上有人提問,有修養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有條回答我很喜歡:
“有修養的人言語中不會苛責,不會讓別人難堪,他們可以感同身受別人難處,雖然不能夠做到被所有人喜歡,但是卻會盡力做到不被人討厭。”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說一個人非得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才是善人。
有時候懂得謹言慎行,不因自己的言行給別人帶來麻煩,不因自己的言行讓別人不痛快,也是一種教養。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偶然間碰到了一個同事的父親給他送吃的。
但是和這個同事說的他的父親是一個高管不同的是,他的父親只是一個清潔工。
而對於發現的這個秘密,年輕人卻就當什麼都沒有看到一樣。
就算是這個同事當著年輕人的面炫耀他的父親多麼厲害,他的家裡多有錢,年輕人也從來都沒有戳穿。
雖然故事中並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從這件事上我們卻可以看出年輕人最深的教養,那就是:
懂得不讓別人尷尬,就算是明知道對方吹牛依然願意維護別人的面子和尊嚴。
有句話說:
“人活著,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能在別人不要求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為別人著想。
哪怕著想只是一點點,這也是心地善良有教養的表現,是最難能可貴的。
不戳人短
日常生活中,也許你會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非常喜歡津津樂道別人的缺陷和短處。
別人本來就因為長得胖而自卑,他們卻依舊總會拿胖取笑;
別人本來就因為感情中受傷而痛苦,他們卻不知輕重的故意往別人傷口上撒鹽……
每當別人生氣了,而他們則只是一句:“我就是開個玩笑而已,你至於嗎!”好像所有這些,都是別人小肚雞腸。
俗話說:“口能生玫瑰,也能吐蒺藜。”
年歲漸長,我們終會明白,嘴欠和幽默是兩回事,輕重不分和耿直也是兩回事。
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更不會拿著別人的痛處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認識這樣一個朋友,日常生活中他總能夠照顧到別人的感受。
與人聊天從來都不會拿著別人的傷心事侃侃而談,就算是身邊有人在聊他人的八卦,他也總是能做到不參與,不評價。
說實話,和他在一起,最大的感受就是會感覺到特別舒服,特別安心。
作家笛安說:
“教養這個東西,就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的最深處,不可分割。”
真正有修養的人,為別人考慮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刻在骨子裡的本能。
他們不會說傷害別人話語,不會戳別人短處,就算是開玩笑也會把握分寸不讓人感覺到不舒服。
不問人私
陳果在《好的孤獨》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人與人,就像兩個王國,各自應當保持著寬闊、自然而舒適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間,要有一個中立地帶。”
深以為是。
與人相處,無論關係多麼親近的人,也都會有不願意說的秘密,有不願意透露的隱私。
一個真正品行高尚有教養的人,不僅不會碰觸別人的隱私,還會刻意迴避談論別人的隱私。
因為他們明白,別人既然不願意說,那麼必然有別人不願說的理由。
網上看過這樣一個短視頻:
一個女孩失戀了,非常痛苦,那段時間她最不願意聽到的就是那個男人的名字。
有一次這個女孩和兩個朋友一塊吃飯,吃飯的時候就有一個朋友突然來了這麼一句:
“你是為啥分手的,是他提的,還是你提的。”
這個問題一出,三個人之間立刻寂靜下來,女孩是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就當這時,另外一個朋友只是說了一句:“今天不談不開心的事情,大家好好吃飯。”從而化解了女孩的尷尬。
畢淑敏說:
“親近的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往方式。”
生活中,一個人會始終把握社交的分寸,習慣上維護你的隱私,願意照顧你的意願。
那麼並不是因為他們足夠細心,而是因為他們把你放在了心上,所以才會感受到你的感受,從而不做一些越界讓你難堪的事情。
蔡康永說:
“你說什麼樣的話,就是什麼樣的人。”
真正善良有教養的人,常常是不張揚,而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哪怕是一言一語中,也會給到別人最熨帖,最自在,且最舒服的關照和溫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