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其實很簡單,但是大部分人都想賺快錢,而不想,慢慢變富
一、消費的陷阱
1、精緻的貧窮
從朋友圈語錄開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歌和遠方
願你眼中總有光芒,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跟隨秋天來臨的還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這些看似美好溫柔的句子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你的錢包,奶茶不貴,遠方不遠,但是你想要的樣子也許都是花錢的樣子。
我們已經掉進了消費的陷阱,賣口紅的人會告訴你:“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口紅”,賣公寓的人會告訴你:“女人一定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公寓”,這話說得難道女人就不能有一套大房子?當然聽到最多的就是:“女人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難道男人就不能對自己好一點?…….這些溫柔善意甜美的話語翻譯成白話就是女人一定要多買買買,花錢爽,一直花錢一直爽。
在朋友圈我們總能看到一些人,以自由,獨立,優雅,品質的名義,透支著自己的消費,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要把生活過得精緻而美好。所以她們花著高的價錢去健身房打卡,儘管一年也沒有去幾次,用著幾千的戴森吹風機,半夜裡卻搶著一塊八的紅包,朋友圈曬著東南亞各地的精修旅行照,配的文案就是生活還需要詩歌和遠方,攢了好幾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個正版的包包儘管大街上有著隨處可見的高仿依然覺得自己獨樹一幟。用著最新款的手機,配的是分期,有著滿櫃子的衣服,說是已經穿過了,每天一杯下午茶,用星巴克點綴著在這個城市中內心的那一小處悠然。生活是風風火火,花錢是恍恍惚惚,生命是自由獨立,花唄是藉唄來還…….
他們高喊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再不享受,我們就老了,這話聽得讓一些年輕人感覺好像享受了當下,就不會老似的。然而這些鼓舞著人心的,溫柔的善解人意的消費陷阱,使得他們在追求自我,自由,自主,獨立,優雅,品質的路上一個個變成了精緻的窮人,表面看起來風風光光,其實船襪早已滑到了腳底,紅酒配泡麵精緻又貧窮。
有一項關於中國奢侈品行為心理趨向的報告顯示:
中國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費人群年齡在22歲到45歲之間,平均比歐美奢侈品消費群年輕了15歲。如果不考慮自己實際的收入情況,寧願月月吃土,也要過上被人點讚的生活,那壓力只會慢慢地摧毀你。
拉斯說過:“如果你確實很有錢,在高檔商品上隨便揮霍一點倒也無妨。但假如你還只是個想要致富的普通人,那麼這樣的消費不可能讓你成為有錢人,永遠也不會。”
所以向富而生的第一步是,爬出消費的陷阱,不合理的消費習慣,只會讓你在物質中迷失自我、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與其將錢花在空虛的買買買上,不如想想,怎樣才能把每一分錢都花得物有所值。早早完成原始積累,到後面雪球才能越滾越大。
2、錢是省出來的
“錢不是省出來的”這句話太經典。經典到幾乎沒有人去質疑它是否真的正確,因為這往往出在身邊的好心人勸導我們去消費或者我們勸導別人去享受的時候說的一句話。在這句話的後面往往還會伴隨一句:“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這句話無可非議,千真萬確。可是大多數人沒有真正聽到懂第二句,就輕易選擇相信了第一句,最後理所當然地接受了第三句:“賺得越多,花得越多”。
所以不管你最後漲了多少工資,拓展了多少業績,提高了多少收入,你依然覺得錢不夠花,你只是把錢花出去用了,而沒有學會把錢花在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的資產上。對於年輕的你,沒有好的收入渠道,沒有家庭背景,沒有資源轉換,沒有太多的沒有了,錢不是省出來的,那是怎麼來的?
是中了六合彩嗎?然而江湖上中了大獎的人到頭來依然是窮困潦倒
是靠坑蒙拐騙嗎?然而在刑法裡面賺到錢的人最後也都進去了
是靠運氣嗎?然而靠運氣賺到錢的人最後靠實力虧了還賠了老本。
沒有什麼高深的辦法,對於現在的大多數普通年輕人來說:“錢一定是省出來的”。每天說錢不是省出來的年輕人,大多數人也掙不來錢。大凡真正懂得錢的來之不易,一定會尊重每一分錢,有錢人是大大方方的小氣,沒錢人是小心翼翼的大方。如果不曾上心省錢,那麼你會發現慾望是無止境的,無論是你月薪三千,還是五千,還是一萬,甚至3萬,你依然會覺得錢不夠用。
即使我們很多人每天都很努力地上班掙錢,但是因為對錢的錯誤支配,到頭手裡還是一直沒有錢、月光、負債。生活狀態從一開始什麼樣,到上班三年、五年、十年後,還是一如從前,甚至很多人會變得更差。
而反觀我們身邊的父母,他們遠遠不如你聰明,做著最平凡的工作,拿著微薄的收入,捨不得吃,也捨不得花,我們曾經對他們的節儉一度嗤之以鼻,甚至嘲諷道:“這能掙幾個錢,能省幾個錢?”。
然而如果有一天在你跌入谷底的時候,在你落魄的時候,在你苦苦煎熬的時刻,在你人生關鍵用錢的時候,他們總能大方的拿出一筆不多不少但是卻能助你一臂之力的錢。你也許會驚訝地喊道:“哪來的這麼多錢?”。
當然我希望你永遠不會用到這樣一筆錢,因為那就是你曾一度苦苦相勸讓他們好好去享受生活的錢,那是你賺到錢後大手大腳他們卻給你一分一分攢下來的錢,當然也許那也是他們辛苦一輩子的養老錢。
再也不要去責怪自己的父母那麼省錢了,在他們那個年代獲得的認知就是:省錢是對未來生活的最大保障,當然對於現在的普通年輕人這依然是,至少可以讓你明白,曾經你對父母的微薄收入以及一分一毫節省下來的錢不以為然,在通過時間的沉澱散發出來的力量,既然可以儲蓄成一筆關鍵性的“巨款”。
如果你認同的話,那麼從現在開始請對自己的父母大方一點,對自己省一點,省錢可以讓我們更早地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從而更多激發我們找到那條又長又濕的雪坡,滾起財富的雪球。
在托馬斯.斯坦利《財富自由》這本書中,調研了詳實的材料,9947個美國家庭以及1516個中小企業主,用40年的時間從衣食住行等全方位刻畫了這一萬多名平民出身的富豪特徵,最後的結論就是:財富的自由,並沒有捷徑,而是需要一套自律的,有系統的累積方法。他們能克制自己的慾望,努力工作,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最後都成為了他們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階梯。
3、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
我們省下錢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當然不是為了當一個守財奴,吝嗇鬼,省吃儉用積累下的錢是為了更好的花出去。有些人可能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買一個包包,花一分少一分,有些人則想著如何將這筆錢花得是否划算,在什麼時候可以帶來更大的價值,花一分多一分。
說到這有人會說:“我也想把錢存起來然然後拿著去做點事情,可惜我花著花著就沒有了”。這是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為什麼我要在前面一節著重強調年輕人的錢一定是省出來的。存錢最好的辦法不是每個月花完後將剩下的錢存起來,而是先將每個月的收入存入一定的比例額度然後將剩下的錢省著去花。那應該如何去花呢?
《好好賺錢》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我們花錢買的東西,實際上分為兩種:資產和負債。
資產型的東西,就是買到手後,會在未來為我們帶來正收益的東西。
負債型的東西,則是買了之後,會讓我們不斷為之付出資源和錢的東西。
比如,營養均衡的飲食,對我們的身體而言是優質的資產,所以值得我們為其花錢;而買回來只穿了一兩次的衣服,放到過期的化妝品,則統統都是負債。物質慾望是沒有盡頭的,過多的物慾佔滿心靈,只會讓你陷入無限的攀比與浮躁中。
今天想要這個,明天想要那個,永遠得不到滿足和安全感。因此,我們需要合理分辨自己的需要,分清資產和負債。那具體怎麼做呢?
這是我給大家整理出來的11個花錢思維:
1.如果你不需要一個東西,只是看到便宜才買,你買的越多,虧損的越多。
2.想買的東西一個星期以後再買,到時候就知道是不是真的想要。
3.消費的錢就是消費的錢,不是消費的錢不能動。
4.消費一件物品,如果是出於長期獲利,那就看自己的錢是否能長期支付。如昂貴的面膜,一兩次是沒有用的,如果你的消費力只是這種水平,這就是沒必要買的東西。
5.按照需求,實用,逼格高的順序排列,丟掉前一個,後者就無需考慮。
6.一架鋼琴能否讓你長期愉悅,取決於自己是否能夠有效使用。
7.任何帶來興奮的產品,在使用兩週後都會顯得平庸。
8.昂貴的東西是為了維持社會身份。是維持,不是提高。
10.超出承受能力的奢侈品可以買,如果你的生活真需要靠這種東西來慰藉。
11.便宜的東西有好貨,但是不符合時間成本。
想到這些,我想再問一句,你是一個會花錢的人嗎?如果你學會了花錢, 那意味著你已經開始邁進了理財的大門。
二、債務防範
《小狗錢錢》可以說是所有理財入門書中最好的!在全球非常的暢銷,每個初學理財的人都應該讀一下這本書,非常有閱讀價值。在書中,吉婭的父母深受債務問題的困擾。
“債務問題”可能很多人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如果你不懂理財,那麼在未來你一定還會被財務問題所困擾。那麼該怎麼防範或化解債務問題呢?錢錢給吉婭提出了四條忠告:
1. 欠債的人應當停止壞支出。
首先我們把支出分為好支出和壞支出(壞支出越多,人就會越窮。好支出越多,人就會越富)
好支出就是花了這筆錢,能給你創造更多的錢或者更多的效益,比喻投資自己的大腦,提升專業的技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壞支出就是慾望產生剋制不住的消費,會給你帶來壞負債,壞負債會持續地捲走你的淨現金流,比喻愛慕最新款的手機,採用分期支付。
其實窮人和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就是分不清什麼是好的支出什麼是壞的支出。
2、盡可能延長“好負債”的貸款時間。
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一個定義,什麼是好“好的負債”
因“生錢資產”而產生的負債就是好的負債。比喻我們把錢存銀行定期一年,銀行付給我們百分之三的利息,這對於銀行來說是負債。而銀行把我們的存款貸給其他人或企業,銀行每年可以收到6%左右的利息,去掉成本,銀行還能淨賺3%。對於銀行來說,這樣的負債就是好負債,欠的越多,銀行賺的越多。
你要是貸款30萬買了輛車,這輛車每個月會有油錢,保養,保險,以及停車費的支出,這30萬的貸款就是壞負債。在生活中富人貸款銀行的錢然後用錢生錢,窮人總是想著攢錢購買耗錢資產。
3、要多存錢購買生錢資產
這裡說的存錢並不是單純的存錢,而是存錢養“鵝”,鵝養肥了它就可以下金蛋。我們說過攢錢是積累財富的第一步,但是用攢來的錢來購買生錢資產才是通往財富自由關鍵的一步。
4、理性消費,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如果你坐下冷靜的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每個月的支出,你會發現可能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支出都是不必要的支出。
如果你實在搞不清你的需求或慾望以及必要與非必要,這裡有個簡單粗暴的口訣,買東西之前捫心自問:
1:這個買了給我幾個月後帶來什麼?
2:這個買了給我幾年後後帶來什麼?
3:這個買了後給我這一生帶來什麼?
如果大家有空的話,一定要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金先生告訴吉婭:不要殺死自己的鵝。這段故事讓人印象非常深刻。一個農夫有一隻下金蛋的鵝,農夫開始很高興。後來農夫的慾望越來越大,鵝下金蛋的速度趕不上農夫慾望膨脹的速度。於是農夫就殺鵝取卵,最後農夫沒了鵝也沒了金蛋,農夫又變成了窮光蛋。
回想一下自己,一發工資就迫不及待地滿足自己各種消費慾望,而買買買導致月光,不就是故事中的農夫嗎?吉婭一開始的打算是:存足夠的錢,然後花完這些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吉婭真的這麼做了,那麼吉婭同樣是殺死了自己的鵝!
金先生告訴吉婭,把自己掙的錢,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儲蓄起來養鵝(儲蓄)
一部分放在夢想儲蓄罐(學習成長)
一部分零用(生活費)
金先生把自己二分之一的錢都儲蓄起來養鵝。我並不反對買好東西,更不反對過高品質的生活,只是不建議殺死自己的鵝。從負債到夢想儲蓄罐到養鵝,我們可以看到吉婭財商升級的歷程:
第一層次:控制不住消費慾望,為了新出的包包、鞋等就要花完自己所有的零花錢。
第二層次:建立自己的儲蓄罐,為了夢想利用自己的優勢和技能開始賺錢存錢,雖然還沒有自己鵝
第三層次:開始養“鵝”生金蛋,形成良性循環,越養越肥。
我們沒有存款,沒有自己的鵝,每月月光,還產生一定的負債其中最根本的原因無關收入的高低,而是貧窮的思維。窮人思維導致貧窮的結果,富人思維導致富有的結果。世界富豪洛克菲勒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倘若我身無分文,即便有一天把我丟到沙漠裡,只要讓我看到經過的商隊,用不了多久我又會成為一個富翁。”
這是他在通過一種相對比較隱晦的方式,告訴大家一個事實,那就是影響一個人貧富的核心競爭力是人的思維。
三、富人的思維
窮人暴富還是會變窮,富人遭災依舊能成富。思維並不會因為你突然有了一大筆錢而改變。如果不具備“錢生錢”的技能,再多的錢也是過眼雲煙,遲早要清零。
更可怕的是,具有窮人思維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是窮人思維,這也是很多人一生都難以富有的深層次原因。
窮人想的是
我辦不到
我不可能贏
我不富有的原因是因為我有孩子
我已經不再年輕了
我的學歷不夠接受的教育有限
我沒有資金,我買不起
穩定的工作就是一切
錢不好賺,貪財乃是萬惡之源
我對錢不感興趣,錢對我來說不重要
我要為賺錢而工作
我從不富有…….
這是一個貧窮的世界
而富人想的是:
我怎樣才能辦到
我一定要贏
我必須富的原因是因為我有孩子
我還年輕
我會不斷地學習
我想辦法找資金
我想辦法買的起
不斷進取才是一切
賺錢很容易,貧困才是萬惡之本
我的愛好是讓錢生錢,錢對我來說是人生價值
我要讓金錢為我工作
我是一個有錢人……
這是一個富有的世界
那麼最後我想問一下,你是一個有錢人嗎?
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是一個窮人,那麼請保持學習,畢竟一切都是從學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