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value101.com/article.php?id=89455

《道德經》中有言: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許多看似矛盾的事物,其實彼此依存,相互成就。

人生也是如此,看似高牆林立,推倒後便是條條大道。

行走世間,大抵會遇上6面高牆,每推倒一面牆,就多出一條路。

牆,推倒了就是路
Close this ads

推倒從眾的牆,才有出眾的路

英國物理學家瑞利曾和團隊一起測試氮氣的密度。

他們分別用氨氣和空氣進行試驗,通過測試反應前後的質量差,間接測算氮氣密度。

試驗結束後,瑞利發現兩種方法得到的結果相差了0.0064g/L.

其實,這樣細小的誤差在科研人員眼裡,完全是在接受範圍內的。

然而瑞利重複多次實驗後,發現誤差始終存在,便覺得其中可能另有玄機。

於是,在團隊成員都不支持的情況下,瑞利堅持對空氣的成分進行研究。

經過孤獨而漫長的研究,他終於證實了自己的猜想:

兩種試驗的偏差,並非簡單的誤差,而是因為空氣中含有一種未知的元素——氬。

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現惰性氣體,瑞利也憑藉這次發現,成為當時最傑出的學者。

我們常常覺得,跟著大家做決定最保險,即使出了問題,責任也落不到自己身上。

於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我們一點點失去讓自己出眾的機會。

殊不知,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大眾的想當然,往往皆不然。

正如哲學家尼采曾說:

“隨群的人格也許被人喜愛,但獨立的靈魂才卓爾不群。”

而那些不凡的人生,往往也注定要靠“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所成就。

洶湧的人潮,總是裹挾你我,去過隨波逐流的生活。

唯有推倒重重人牆,看見被遮掩的現實,才有成就自我的道路。

Close this ads
牆,推倒了就是路

推倒光環的牆,才有自省的路

還記得2006年,憑藉一首《秋天不回來》紅遍全網的王強嗎?

如今15年過去了,王強非但沒有發展得更好,反而早已消失在網絡的洪流中。

其實,當年那首《秋天不回來》,王強只負責填詞,曲子則是由知名作曲人胡力來譜寫。

可在成名後不久,王強就離開了原有公司,離開了胡力。

在當時,大家都覺得憑藉他的人氣,完全能在更大的平台上施展拳腳。

但事實上,在強手如雲的華語樂壇,王強的自身條件並不出眾。

尤其在沒人為他量身定製曲子後,他更是沒能帶來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最終只能成為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

楊絳先生說過一句話:

“當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

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卻不把平台當回事。

一旦繁華亂眼,迷失自己的定位,錯估自己的能力,就好似在四周築起高牆,淪陷在逼仄的自我世界中。

成熟飽滿的麥子,不會迎風而立,而是彎腰自屈。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突破虛榮堆砌的壁壘,以低到土裡的姿態,成就一生的綻放。

牆,推倒了就是路

推倒藉口的牆,才有解決的路

《荀子》有言: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人生在世,遇上挫折與坎坷,本是情理之中。

而倘若稍有不順,便想著藉口推脫,非但於事無補,還會給人留下不負責任的印象。

想起職場綜藝《閃閃發光的你》中,導師張慶批評一位學員:“你的交易特別少,但你的話特別多。”

學員立刻推說自己剛接手新業務,交易少是情有可原的。

隨後,她又否認自己說話特別多,認為張慶是被一些外界聲音影響了,從而對自己產生了偏頗的印象。

本想藉此挽回形象,卻換來張慶更嚴厲的批評:

“遇到批評,你該先想一想合不合理。如果只會找理由搪塞過去,你還會反思嗎?”

弗洛伊德曾提出一個“合理化”的心理效應。

意思是說,人在面對挑戰或指責時,內心會迅速生成一種防禦機制。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都會被拿來維護自己,以此保全自尊和體面。

但是成就一個人的,從來不是歷經挫折後的顏面尚存,而是從挫折中得到的教訓、反思與成熟。

少為失敗找藉口,多為成功找理由,推翻埋怨推諉的牆,走出屬於自己的陽光大道。

牆,推倒了就是路

推倒偷懶的牆,才有精進的路

知乎上有個問題——最煎熬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高讚回答一語道破:

“為現狀焦慮,時常憎惡自己的不爭氣,卻又沒有決心改變自己。

終日混跡於社交網絡,臉色蠟黃地對著手機,可以說上話的人卻寥寥無幾。

他們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卻過著最最煎熬的日子。”

常言道,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一時偷懶也許會很快樂,但那其實是在淺層慾望的驅使下消耗自己。

偷現在的懶,是挖未來的坑,不斷透支人生的可能性,以及自由轉身的能力。

想到不久前,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退的33名博士生。

細看這份退學名單,多是成績未達要求,或沒在規定年限內完成學業。

能夠一步一個腳印,成為名校的博士生,本身意味著不凡的學習能力。

可他們偏偏覺得,上了名校便是解放:該做的課題,拖延不去做;該學的課程,偷懶不去學。

然而,世上諸事,多易必多難。

當下偷懶得到的滿足,將來都會以百倍的悔恨和無奈來償還。

人生沒有一勞永逸的活法。

與其用過往的成績,圍困自己於溫暖的舒適區裡,在路上櫛風沐雨,才能看到更多風景。

牆,推倒了就是路
牆,推倒了就是路

推倒放棄的牆,才有改變的路

不知你可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聽說某個行業特別吃香,買了一大堆教材,最終卻在房間的角落吃灰;

看到一個不錯的健身視頻,興致勃勃加了收藏,之後再也沒有點開過;

在朋友鼓勵下入手一門樂器,可只在開始幾天彈過,就徹底拋諸腦後。

間歇性躊躇滿志,習慣性不了了之,看似什麼都做了,其實什麼也沒做成。

就像一鍋煮沸的清水,遠看熱鬧,近看才發現什麼也沒煮,白白搭入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人這一生,終究不能靠心血來潮去成就,用三分鐘熱度做十件事,不如在一個小目標上持之以恆。

斯蒂芬曾在《微習慣》中寫道,自己28歲就定下了每天鍛煉半小時的目標。

可每次堅持不到一周,生活作息就被打回原形,幾次下來,非但沒養成鍛煉的習慣,鏡子中的自己反而日益臃腫。

最後,他決定每天就只做一個俯臥撑,如此一來,無論再忙,他都沒有理由不堅持。

訓練量雖少,但時間一長,他習慣了每天都有運動的生活節奏。

兩週之後,他將每天的訓練量提升到5個俯臥撑。

就這樣,他一邊堅持,一邊慢慢提高訓練量,終於在一年後,他成功達成了每天鍛煉半小時的目標。

接著,他又將同樣的方法運用到其他方面。

短短兩年,不僅健康狀況得到極大改善,寫作產量更是提高了兩倍,還寫出了風靡全美的暢銷書。

少成如天性,習慣成自然。

堅持的前期是興奮,中期是煎熬,後期是享受。

翻過那些讓你半途而廢的阻礙,對生活持之以恆的人,時間總會給予最慷慨的答复。

牆,推倒了就是路
牆,推倒了就是路

推倒設限的牆,才有突破的路

《黑天鵝》裡有句話:

“擋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人生海海,許多人一事無成,並非客觀條件不允許,而是心裡先把自己否決了。

而一個人的價值,往往取決於他在何種程度上,實現的自我解放。

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在他的巨著《江南》中,記述了一位名叫喜鵲的女人。

她在一戶人家做女傭,某天女主人陸秀米突然失語,30多歲的她不得已開始認字,每天用紙條和秀米交流。

後來秀米的失語症好了,喜鵲依舊每天跑到教書先生那裡聽課。

縣里每個人都嘲笑她:“你這麼大歲數了,又是個女人,還想考狀元不成?”

可喜鵲絲毫不以為意,從寫出歪歪斜斜的第一個字開始,到短小完整的句子,最後更是在秀米的幫助下,讀起了晦澀的詩文。

作為人們眼裡最底層的那類人,喜鵲拋開己見,打開心態,最後不僅能夠熟讀古詩,還成為一代女詩人,所著《燈灰集》流傳至今。

佛有云:

“去我執,除偏見,萬物通達,無量無邊。”

除去妄自菲薄的成見,推倒自我內心的高牆,才會發現自己的潛能,原來可以如此巨大。

人生只有一次,與其畏首畏尾,在高牆之內安於所謂的歲月靜好。

不如推倒藩籬,在成就無限可能的路上,追逐永遠滾燙的生活。

哲學家叔本華說: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行有不得,左右碰壁,與其埋怨世事多艱,不如多想想:

阻攔去路的牆壁,是否只在自己心中?

推諉隨流,自怨自矜,惰怠不終。

這些橫亙於我們內心的高牆,推倒了,也能成為我們向前走的路。

正如費朗羅詩中曾寫:前進與否,皆係於己。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