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rts36.com/article.php?id=85167
聊天時,面對朋友的優秀際遇,我們會說一句:羨慕嫉妒恨。
一句話包含了程度不同的情緒,嫉妒介於兩者之前,淺一點是羨慕,深一點是仇恨。
巴菲特說,競爭不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嫉妒才是。
如他所言,嫉妒的確是一種很強烈的情緒,能為一個人帶來巨大的力量。
有的人把嫉妒轉化為動力,順著繩子向上攀爬。
有的人則把嫉妒當成套索,把上面的人拉下來。
一個利己,一個害人。
把控不好,足以讓一個人心理扭曲。
嫉妒是人類的天性之一,弱肉強食是自然的生存法則。
上帝不喜歡弱者,所以安排不同境遇來檢測人的潛力。
而嫉妒這種情緒,就是用來鞭策人類前進的上帝之鞭。
可活在鞭子久了,人就會被逼成喪失理性的魔鬼。
音樂之都維也納有一對父子音樂家叫斯特勞斯,父親已經是小有名氣的音樂家。
兒子小時候跟父親偷學拉小提琴,被發現時父親大發雷霆。
他敏感地意識到兒子擁有驚人的天賦,害怕在不遠的未來,自己會被兒子取而代之。
父親運用自己的勢力,禁止所有的飯店和娛樂場所為兒子提供演出場地。
兒子屢屢被拒絕,卻越戰越勇,他身上有著不可阻擋的魅力,逐漸嶄露頭角。
有一回,兒子頂住壓力演奏他創作的那首《理性的詩篇》,台下的聽眾聽得如痴如醉。
那天,瘋狂的觀眾要求兒子把拿手的曲目連奏了19遍。
父親嫉妒的發狂,他花錢雇來了幾個聽眾,在兒子的演出中搗亂,發出尖銳的倒彩聲。
可惜更多的聽眾沒有被收買,搗亂的聲音被淹沒在排山倒海的掌聲中。
少年時,天才的音樂家羨慕父親在台上奏樂時的風采。
即使自己不被父親認可,演出之路也遭遇無數次不公待遇。
可對音樂的執迷和對成名的渴望讓他撐了過去。
父親的嫉妒套索沒有把他拉下來,他把羨慕化為了向上的繩索,一路爬到巔峰。
後來,小施特勞斯的不朽之作《藍色的多瑙河》響徹了世界的大街小巷。
看過一則新聞,兩個平素要好的同學相約考進同一所大學。
高考成績公佈之後,一個超常發揮,上那個大學十拿九穩。
另一個發揮失常,連那所大學往年的錄取分數線都沒過。
考上了的同學安慰高考失利的好友,鼓勵他不行就來年再考。
被安慰的那個人表面附和,心裡卻覺得同學在譏諷他,因而懷恨在心。
填報誌願的時候,沒考上的那個偷偷更改了同學的志願。
那麼高的分數,卻被迫填報了一所三流學校。
同學一家人求助於當地教育局,經過一番追查之後,確定了是平日的好友篡改了自己的志願。
在當地教育局的幫助下,考上的那個歷經波折還是被心儀的學校錄取。
而被嫉妒心蒙蔽,暗中使壞的那個人則多了一個案底。
一對原本很要好的朋友至此絕交。
嫉妒衍生出來的恨意就是這麼沒有緣由,我得不到的,也不讓你得到。
東南亞流傳著一個膾炙聽聞的故事。
一個人遇見上帝,上帝說:現在我可以滿足你任何一個願望,但有個前提,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的報酬。
那個人高興不已,但他細心一想,覺得心理不平衡。
自己要一份田產,鄰居就會得到雙份田產。
要一箱金子,那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
更要命的是,如果要一個絕色美女,那麼那個可能要打一輩子光棍的傢伙,就會同時有得到兩個絕色美女。
他想來想去,不知道提出什麼要求才好。
最後,不甘心被鄰居白佔便宜的他一咬牙喊道:上帝啊,你挖掉我的一隻眼珠吧。
明明自己一無所獲,卻為他人的不幸幸災樂禍。
妒恨這種情緒,大多數時候都損人不利己。
在別人背後肆意批評時,就給自己貼上了說三道四的標籤。
用盡手段去排擠一個人時,就敗壞了人品,丟掉了自己的本心。
耍盡心機想要拉別人下水時,更多的時候先把自己陷進了泥潭。
嫉妒從來都是一種範圍性很小的情緒。
普通人的嫉妒對象永遠是身邊人。
收入很低的人不會去羨慕財富榜上的名人,卻對新買了汽車的親戚嫉妒萬分。
社交圈里分享的美好事物,先點讚的往往是距離很遙遠的陌生人。
最先在背後非議你的,一定是那些熟悉你的人。
他們略有耳聞的,會不屑地問一句憑什麼。
他們高攀不起的,會帶酸地罵一句裝什麼。
其實他們最看不慣的,就是你比他們強出來的那一塊。
被許多女人討厭的那個姑娘一定很美。
被不少男人嫉妒的那個大佬一定很富。
朋友失敗了會難過,朋友成功了會更難過。
求而不得,嫉妒開始滋生,盯得久了,就有了恨。
羨慕和嫉妒最大的區別,一個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另一個,是付諸行動的恨意。
管控不了自己的情緒,就放平自己的心態。
當有人嫉妒你時,不必心慌,也不必焦慮。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種,當身邊人都開始嫉妒時,你已經贏了大半。
在別人恨極了的那個領域裡,你已經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