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value101.com/article.php?id=82012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靈魂的覺醒有兩個途徑,一是信仰,二是智慧。
乍一看,可能不太理解,但如果你有哪怕一件堅持下來的事情的話,就能深深感悟到,這其中帶來的人生動力,比如:健身、寫作、繪畫……,如果不是一種信念在你心間,這些都是無論如何無法長久堅持的。
信仰在大部分人看來,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東西,就好像信念一樣,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是無從感知的。
那智慧呢,這東西並不是生來具有的,這不像財富,你也許生來就是個富二代,從一開始就站在別人的人生終點上,但智慧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它需要你慢慢積累,從無捷徑可尋。
說到這裡,大家是否發現,所說的這兩樣,其實都跟平時的獨處密切相關。
一個人是否能在恰當的時候學會獨處,這是區別與一般人的根本表現。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你獨處時,如果感覺百無聊賴,空虛寂寞,彷如被世間拋棄一樣,那麼你一定是缺乏信仰和智慧這兩樣。
信仰就像燃油,時刻讓你充滿前進動力。而智慧就好比免疫力,它可以隨時抵禦外在對心靈的侵擾。
這兩樣東西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進入到你的體內,而唯有在獨處中,對自己潛移默化的提升,才方能產生的一種寶貴結晶。
所以,在你有機會獨處時,要明白以下幾點,通過日積月累的沉澱,才會讓靈魂昇華到一定高度,這樣才是真正的成長。
人與人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怎樣支配業餘時間
聽過一句話:
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遠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人生看起來很長,實則短暫。
長是因為把每一天都這樣毫無意義的重複著,著實枯燥無味,無任何營養,也無任何念想。
短則是你看清了自己,悟懂了生命的意義,希望抓住不由你控制的每一分一秒。哪怕你心裡明白,試圖掌控時間注定是徒勞,但也要讓這每一分一秒在自己的靈魂上刻下不凡的氣質和特有的智慧。
一個人一生也不過三萬天,如果不算上你懵懂的童年,睡覺的時間,可以想像還能剩下多少留給自己。
我們處在一個交際的社會,每每下班都會找上幾個哥們閨蜜去KTV嗨歌,或是找個燒烤攤好好美餐一頓。
而有些人則選擇了獨處,獨處不是自閉,而是一種與另一個自己的溝通,他們不時的閱讀,不時的思考人生,不時的拓寬著自己的思維,他們站得更高,當然,比其他人也看的更遠。
他們的價值不會因暫時的獨處而貶低,反而會在某個時刻發揮出耀眼的光芒。
學會獨處,才會發現幸福
聽過一句話:
一個人唯有經歷磨難,對人生有了深刻的體驗,靈魂才會變得豐富,而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磨難雖然痛苦,但能使人快速成長,就像健身一樣,讓肌肉發達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撕裂它,之後肌肉癒合比原來的更粗壯。
經受過磨難的人,能發掘出最底層的靈魂,這樣才會更容易與真正的自己獨處,交流,感知自己的另一面,然後思考,找出人生的意義。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過: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這是一個放在眾多人面前的問題,在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裡,你是選擇隨波逐流,還是卓爾不群。後者必然會暫時孤獨,但可以提升自身價值,也同時可以尋到遲來的幸福。
其實每個人都是幸運的,因為身邊總是圍繞著幸福,但大部分人卻視而不見,終日鬱鬱而終,他們渴求幸福,但又捨不得那些喧鬧的世俗,本以為這就是想要的幸福,但最後才發現都只是美麗的泡沫。
詹姆斯·奧本海姆有句名言:
“愚蠢的人,從遠處尋找幸福;聰慧的人,從腳下根植幸福。”
其實有一些先行者已經尋到了幸福所在,他們也時常暗示眾人,指明著一條通往幸福之路的方向,而能踏上這條路的唯一通道,唯你在獨處時才會發現。
你要知道,每個人最終都要獨自走完行程
就像電影《山河故人》裡說的那樣: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我們害怕孤獨,就像我們害怕黑暗一樣,因為總不知道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藏著什麼。
孤獨讓我們迷茫,讓我們不知所措,因為這讓我們感覺到像似被世界拋棄一般,彷彿一切死一樣寂靜,沒有一點溫度。
但我們要知道,孤獨終會到來,所以你要儘早學會獨自相處的技能,這可以讓你終身受益,在獨處中,你可以通過閱讀豐盈自己的思維,你可以通過冥想,獲悉靈魂的意願。
佛說:
人生都是過客,何須那麼執著。
當你走過半生,你會發現:相遇是人生的意外,離別是人生的常態。
當你心中有放不下的事時,可以在獨處時漸漸淡然;
當你心中有忘不掉的人時,可以在獨處中漸漸釋然;
當你心中有抹不掉的怨時,可以在獨處中漸漸消逝;
當你心中有揮不去的恨時,可以在獨處中漸漸消散。
當這一切都可以面對的時候,你一定在獨處中找尋到了自我,看清了生命的本質。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