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有云:“嗜欲者,逐禍之馬也。”
意思是說,一味放縱慾望而不加節制,就好比騎上了一匹狂奔向災禍的馬。
人非草木,孰能無求。
在這世間行走,有慾望本是自然:貪圖安逸、好大喜功、吹毛求疵…或許是人性的弱點。
可是,如果任憑慾望氾濫而不加節制,最終只會傷人傷己,招致災禍。
只有學會節制,把握住慾望的“度”,方能避開命運的坑,走好人生的路。
懶惰欲太盛,是一場災難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懶惰,是萬惡之源。
追求安逸是人的天性,可懶惰欲一旦氾濫,只會結出苦澀的惡果。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去世了,閻王領著他來到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裡面遍地都是山珍海味,金銀珠寶。
他興奮極了,感到自己終於擺脫了人世間的苦難,於是每天都吃了睡,睡了吃,他堅信自己來到了天堂。
可是,幾個月後,他開始漸漸感到空虛和無聊,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實在受不了了,就去找閻王說:“這種無所事事的日子我實在是過不下去了,我寧願去地獄,也不想留在這裡了。”
誰曾想,閻王對他說:“你以為這裡就是天堂嗎?你錯了,這裡本來就是地獄!”
我們天生渴望安逸的生活,本能地想要逃避辛苦,只去享受。
可是,一時的放鬆有益身心,過度的懶惰卻無異於精神鴉片,一點一點,磨掉我們進取的棱角,荒廢我們寶貴的生命。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
因為懶得學習,下班後就癱在沙發上,刷兩三個小時抖音,打一盤又一盤的遊戲;
因為懶得運動,辦了健身卡,報名了健身課,卻從來都沒去過健身房;
因為懶得動手,一天三頓外賣,垃圾盒堆了滿地也不去打掃;
而你得到的又是什麼呢?
是年華流逝卻依舊碌碌無為、是缺乏運動而健康受損、是不知進取而神誌消沉…
過度懶惰的災難,就是偷走你的時間,一點一點蠶食你的精神和志氣,最終廢掉你。
就像羅蘭在《忙碌與進取》一書中所說:
懶惰是種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的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
家敗由奢,人敗由逸。被懶惰欲主宰的人生,無異於一場活埋。
只有學會節制自己想要放縱的懶惰欲,努力對抗內心貪圖安逸的魔鬼,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才能保住生命的彈性與活力。
炫耀欲太強,易招致禍患
常言道:“慧者多斂藏,愚者常炫耀。”
一個人,越愛炫耀自己的本事和長處,就往往越容易惹上無端的禍患。
西晉大富豪石崇,就是個虛榮心極強的人,常常極盡所能誇耀自己的富有。
有一次,有位外國使者,向皇帝司馬炎進貢了一匹珍稀的火浣布。
石崇知道了這件事,就特意帶著五十個僕人去見司馬炎,並且讓這些僕人個個都穿上火浣布製作的衣服,以此來炫耀自己的財富。
後來,西晉動亂,石崇被誣陷為亂黨,抄家滅族。
在囚車上發往刑場時,石崇不禁老淚縱橫地感慨道:“我知道,這些人都是看上了我的財富,我才淪落至此啊。”
滿招損,謙受益。如果石崇懂得克制自己的炫耀欲,富而不露,貴而不驕,或許就不會這麼快大難臨頭。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控制不了炫耀欲的人,為了那點可憐的虛榮心,到頭來往往惹禍上身。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說: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是你的時刻想要衝出來出風頭的小聰明。
每一個正常人,天生都有著秀優越的慾望,這就像小孩子之間互相攀比誰的玩具更漂亮,誰的零花錢更多一樣自然。
但見過的人多了,經歷的事久了,便會明白,那些動不動秀優越的人,真的很淺薄。
就像孟非說過的一句話:
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力,它只來自於缺乏見識和悲憫。
成長的過程,就是學會收斂和蘊藏的過程,是一段看過千山萬水,最終達到心智成熟的旅程。
誇一千道一萬,都不如踏踏實實紮根生活,認認真真耕耘自己。
古語有云:“天地間,惟謙謹為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
滾滾紅塵中,保持內心的謙謹與敬畏,少去炫耀,少點虛榮,便是最好的福氣。
挑剔欲太過,傷人終害己
《孟子·離婁》有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意思是說,與人相處中最大的忌諱,就是喜歡對別人指指點點,挑這嫌那。
有一次,美國教育家卡耐基和朋友一道參加宴會,有位男人在席間發表了一場演講,引用了一句名言,並說它出自《聖經》。
卡耐基聽了,當即反駁道:“你錯了,這句話根本不是出自《聖經》,而是莎士比亞的作品!”
那個男人面紅耳赤,感到十分尷尬,當即與卡耐基爭辯起來。
正在這時,朋友走了過來,弄清事情的原委後,朋友對男人說:“您說得沒錯,這句話確實出自《聖經》”。
當宴會結束後,朋友對卡耐基說:
“只是一句話的出處而已,你為什麼非要去糾正他呢?”
“這樣做不僅傷害了他的自尊心,還破壞了宴會的氛圍,就連我們自己的形像也受到了影響,為了一點小事鬧成這樣,值得嗎?”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挑剔欲,都會有糾正別人的衝動,可是,放縱自己的挑剔欲,真的值得嗎?
公司開會,他非說別人PPT上有兩個錯別字,好好的同事關係,就這樣鬧僵了;
去吃西餐,他卻挑剔朋友拿刀叉的姿勢不標準,結果飯沒吃好,倒被好友拉黑了;
親戚聚會,他硬說別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問題,本來其樂融融的飯局,最終卻吵得臉紅脖子粗;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人與人相處,本就是將心比心,不分青紅皂白就介入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評頭論足,只會惹人生厭。
叔本華曾說:“在和別人交談時,要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衝動,哪怕你是出於好心。”
有修養的人,不會用自己的標準去苛求別人。因為他們明白,改變一個人很難,可是傷害一個人,卻輕而易舉。
每條魚都有自己的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與其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指揮別人的人生,不如認真想想,如何過好自己的這輩子。
有句話說:“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向下兼容,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慾望。”
因為,哪怕你挑剔的再多,也永遠改變不了這世上的全部,還會在糾正別人的時候,失去自己的生活。
人生如尺,欲別太滿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慾望”。
紅塵俗世,沒有人能無欲無求,但任憑慾望氾濫成災而不加節制,只會淪為情緒的奴隸,招惹無端的災禍。
人生當如尺,開合應有度。
戒除懶惰,不再炫耀,少點挑剔,把握好慾望的尺度,才能避開命運的深淵,獲得內心的從容與淡然。
餘生,願我們都能花看半開,酒飲微醉,在人生路上閑庭信步,雲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