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value101.com/article.php?id=59781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你在人際交往上面,吃過那些虧?

有個回答得到很多人的讚同:不要把別人的好,當做理所當然。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的人,總是拿關係說事,逼迫對方被迫付出。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他上學時非常愛請客買單,後來發現,總有蹭吃蹭喝的同學,每次吃完都不願意買單,等著他主動起身買單。

有一次,其他人還是這樣,他很不開心,就對其他人提議,這頓AA吧。

結果,有個女同學回答:“你現在怎麼變的這麼俗氣,以前不都是你買單嗎,現在怎麼只認錢了。”

後來,他礙於面字,還是付了這頓飯的錢。

有時候,人與人交往親密,並不代表什麼話都能說,什麼是都能做。

但很多人卻總是仗著關係好,對對方為所欲為,丟失了交往的界限感。

與人交往,留幾分分寸感,才是交往的真相。

很多時候,把自己當“外人”,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01

短片《奇妙博物館》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小姨的女兒考上大學,親戚們在一起吃飯。

女主小美攢了幾個月的錢,忍痛給自己買了名牌包包。

但小姨看到後,一把拿過小美的包包,還讓她把它當做禮物送給她女兒。

小美果斷拒絕,但小姨反倒怪她小氣,沒有良心,還趁她不注意,順走了小美的新包。

她在電影院工作,當售票員,小姨過來看電影,不光插隊,還想讓小美替她付電影票錢。

把自己當“外人”,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故意在電影院大吵大嚷,告訴其他人“我是你小姨”,來佔便宜。

以有血緣關係為理由,進行一系列道德綁架,身邊有這樣的親人,著實讓人感到厭煩。

別說是親戚關係,無論關係多親密,相處都要有基本的底線。

但這個社會上,有太多界限不清晰的人,稍微對他們和善,他們就開始得寸進尺,在你身上拼命撈好處。

這讓我想到我的捨友,因為她的種種舉動,還沒畢業,就和她直接絕交了。

剛開始和她相處,發現她是一個性格外向,非常好相處的人。但深入了解才發現,她總是不把自己當外人。

每次晚上我和朋友出去回來,她總是讓我帶東西。

“你幫我買瓶飲料吧,要冰的,不要常溫。”“你幫我買碗麵吧,不要寬的,多放辣椒。”“我沐浴露都用完了,你幫我去超市買瓶沐浴露,要檸檬香味的。”

和朋友出去我已經有點疲憊,還要幫她繞路帶這麼多東西,根本沒考慮我的感受。

我幫忙後,下次她依然像上次那樣,心安理得地開口。

我都知道她不想下去是因為懶,躺在床上,讓別人幫自己完成。

在她一次又一次地逾越下,我實在忍無可忍,選擇將她拉黑。

因為一同居住,我想著互相包容,卻換來對方的肆無忌憚。

無論什麼關係,都要互相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否則只會讓一段關係變,成一場災難。

保持正常交往,不輕易麻煩別人,是做人的潛規則,也是尊重人與人交往的界限感。

02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結局卻是羅子君與唐晶前男友賀涵走在了一起。

發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因為唐晶面對羅子君的求助,總是盡力幫助,不懂拒絕。

從羅子君的婚姻走向失敗開始,唐晶總是不遺餘力地幫羅子君,即使自己能力不夠,也要藉賀涵的資源去幫。

把自己當“外人”,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唐晶可以因為羅子君的一個電話,放下手頭工作,趕去幫她。羅子君離婚後,唐晶更是無時無刻地幫她的忙。

可在他們越過唐晶,一次又一次地相處中,兩人發現對對方有了感覺。

最後賀涵分手,選擇和唐晶的閨蜜羅子君在一起。

因為越過了朋友的界限,導致關係走向無法控制的地步。

再好的朋友,也要有明確清晰的分界線,一旦逾越,後果你根本無法預料。

但很多人並不明白,只有親身經歷才真正懂得。

因為當你習慣為對方付出,對方也會開始當做理所應當,開始不願意去尊重你。

關係再好的朋友,也不要一味尋求他從的幫助,強人所難,不考慮對方的真實情況和立場。

就像唐晶和羅子君,一個不懂拒絕,一個只會索取,迷糊了兩人之間的界限感。

讓一段本該深厚的友誼,因為界限而漸行漸遠。

03

曾看過陳司寇老師在網上分享的一則故事。

前幾年,北大政治系的教授離世,他的妻子非常孤獨。恰巧她與陳司寇是朋友,於是,她總是給對方打電話,一打就說個沒完。

有一次,她突然提議,問陳司寇能否一周給她打兩次電話。

她剛要答應,但稍做考慮,想這也不算辦法,每次打電話雖然有幾十分鐘,那其他的時間她該怎麼辦呢?

把自己當“外人”,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為了幫她,陳司寇決定去她家拜訪。

她和朋友說:“我可以和你一周打兩次電話,但這並不是解決心結的辦法,你需要的不是外人幫助,而是自己解決。”

對方問她:“那我該怎麼做呢?”

陳司寇和她建議:“你要覺得現在的生活有奔頭,可以做一些喜歡的事情,盡量讓自己的時間充實起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你就不會孤獨了。”

雖然,陳司寇拒絕了對方的要求,但她並沒有生氣,還感謝陳司寇幫自己解決問題。

後來,她聽從了陳司寇的話,開始給自己找點事做。雖然之後她們也照常通話,但她再也沒有提過孤獨的事。

陳司寇並沒有不懂拒絕,而是明確拒絕,但給了朋友非常實用的建議。

不僅僅明確了朋友之間的界限,還增進了兩人的友誼。

真正幫朋友的方式,不是不斷地答應她的要求,而是寧願拒絕,也要給對方最適宜解決的方式。

親密關係互幫互助,但也要有一個尺度。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了解人性的弱點,才能更好的維持彼此間的關係。千萬不要以為,兩個人之間足夠親密,就不需要任何的底線。

每個人都有弱點,都有他人不可碰觸的極限,只有真正讀懂他,你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少踩雷。

做人,這件事上不留心,恐怕會到處得罪人。

所以說,不要以道德勒索為理由,去損耗兩人之間的感情,或是吝嗇付出,只想得到。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