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value101.com/article.php?id=53008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不論是為人,處世,還是養生,都需要有個界限。
正所謂過猶不及,凡事過度求滿,最後只會害人害己。
還記得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寫道:“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生活中,唯有那些做事恰如其分的人,方能過好這一生。
01
怒不過度
人生在世,生氣在所難免,但如果常常怒不可遏,就會淪為情緒的奴隸。
多少人怒氣一上來,會氣的渾身發抖,血液逆流,甚至感覺肺都要氣炸了……這,無異於是在慢性自殺。
中國有句古話:“百病源於氣,氣大傷身。”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那隻會讓情緒擾亂自己的心智,傷害自己的身體。
所以,無論當時有多憤怒,當下有多生氣,都不要過度宣洩怒氣。
身體是自己的,擁有一個好心態,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誠如聖經所言:“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控制自己脾氣的,強如取城。”
善待自己,從怒氣可遏開始。
02
名不過求
人為名死,鳥為食亡!
世人追求名利無可厚非,但如果把名利當成了畢生追逐的唯一目標,就注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正如《道德經》有云:“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記得當年楚威王以重金邀請莊子當自己的國相,面對如此豐厚的名利,莊子卻淡然拒絕,他對前來聘請迎接的使臣說:
“千金的確是一大筆誘人的財富,卿相之位也稱得上是位高權重,不過你難道沒有見到郊外那些用來祭祀的牛嗎?
每當它們被精心餵養多年之後,就會佩戴飾物進入太廟,難逃被宰殺的命運。等到那個時候,即便想成為在污泥中打滾嬉戲的小豬也已經辦不到了。”
人生在世,如果能像莊子一樣把名利看輕,人生便能快樂的多!
尼采說過:“一切煩惱皆來源於過多的慾望”。
人生很短,沒必要把全部時間都浪費在虛名上,凡事看淡一點,一切便會豁然開朗。
03
利不過貪
早前在網上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富商在查出癌症晚期之後情緒失控,當場在醫院過道裡撒錢,一邊撒一邊哭著說:“我拼了命掙回來的錢,現在卻沒辦法救我的命!”
人這一輩子,最可悲的事情,無非就是拿命換錢。
為了所謂的優質生活和自己的虛榮心,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每天過著顛倒黑白的生活,讓自己幾乎癲狂。
殊不知,錢不是萬能的,它能買吃、能買喝,卻買不來好日子和好身體。
懂得知足的人生,才不會被耗盡。
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為人不要太過貪心,取捨有度,方為做人最上乘的境界。
04
衣不過暖
俗話說:飽暖思淫欲。
人在衣食無憂的狀態下,很容易不思進取。
尤其吃飽穿暖的時候,不僅身體免疫機能容易因過度依賴外界環境而消極怠工,自己的鬥志也可能受到影響。
所以有時候,適當讓自己“凍一凍”,保持“不滿足感”,可以讓人時常警醒。
“穿到七分暖,神斂心也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從養生的角度看,穿得過暖容易感冒,過冷則容易受寒。
東晉的葛洪曾說:
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露臥星下,不眠中見肩。
做到衣不過暖,是對身心最好的保養!
05
食不過飽
“食不過飽”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身體處在七分飽時是最好的狀態。
正所謂“常有三分飢,百病不相襲”。
如果經常多食過飽或者暴飲暴食,則不利於養生。
大詩人白居易,就是一個飲食有度的人。平日里他主張素食淡味,飯吃半飽即止;雖愛喝酒,但絕不貪杯,酒至微醺便停。
本傑明·富蘭克林在自己的《富蘭克林自傳》一書中也說過:“我吃的東西非常簡單:常常是一片餅乾或一塊麵包,一把葡萄乾或是從麵包店裡買的果餡餅。在他們回來之前,我就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看書學習。通常情況下,節制飲食不僅可以使人頭腦更清醒,而且思維也更加敏捷,因此,我在學習上取得很大的進步。”
人生需要留白,胃亦如此。少吃一口,給胃騰出一點空間,心靈才有空間。
世間萬事萬物,皆是這個道理。
06
逸不過安
人生難得是安逸。
但在閒適的生活中,也不能徹底鬆懈下來。
對自己有要求、對生活有追求、對未來有期待,人生才會一直走上坡路。
否則生活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誤入了一個空間。
在這裡,有吃不完的食物、用不完的金錢。他想,這一定是天堂,於是在此地開心的生活了下去。
直到有一天,他過膩了這樣的生活,想出去的時候,才發現怎麼也找不到出口。
這時,一個聲音傳來:“你以為這是天堂嗎?其實這裡是地獄。進來容易,離開可難。”
做人,永遠不要沉溺在安逸裡得過且過,能給你遮風擋雨的,同樣能讓你不見天日。
正所謂“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安逸的時光多了,奮鬥的時光自然也就少了,人也就自然而然地變得頹廢了。
只有讓自己更加強大,才能真正地撐起一片天。
07
懶不過惰
人,可以偷懶,但絕不能有惰性。
因為一旦懶惰成性,就只會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喪、無所事事,這樣的人,注定一事無成。
還記得曾有人在知乎上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算是不求上進的人?
其中一個回答道出了真諦:“最不求上進的人,天天為現狀焦慮,卻又沒有毅力踐行決心去改變自己,永遠是三分鐘熱度。他們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卻過著最最煎熬的日子。”
懶惰的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會成為一種習慣,一旦開了頭,就很容易一次又一次地為自己找藉口,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行為。
所以,物要防腐,人要防惰。
哲學家康德曾說:“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
當你把懶惰放一邊的時候,所有想要的,皆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
08
喜不過歡
人生一程,或多或少地,總要經歷一些大悲大喜。
但悲不過傷、喜不過歡,則是生命步入從容狀態下的一種處事之道,也是人生從歲月深處提煉出來的一種心境修為。
做人最高的境界,便是在淡泊寧靜之中,歡喜無波瀾。
當年“范進中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窮困潦倒的老秀才范進,正在街上苦哈哈的賣雞換米,忽然得知自己竟高中舉人。
如此天降喜訊,讓老先生喜不自勝,喊了一聲“我中了”之後,當場就變得瘋瘋癲癲,披頭散發在外面瘋跑。
若不是老岳父趕緊上前一個巴掌,這好不容易苦盡甘來的範舉人,恐怕就得樂極生悲,後半輩子做個可憐的瘋子。
人生在世,還是要學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謂“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只要內心安穩,無論走到哪裡,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會是平和人生。
09
勞不過累
人們時常感慨:忙死了、累死了!
當一個人忙到沒時間休息,沒時間吃飯,沒時間思考,那和一個沒感情的機器有什麼區別呢?
何況日夜不停歇的運轉機器也有壞掉的時候,更別說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於是我們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某總裁某醫生某工程師猝死的消息,我們也能看到某明星年紀輕輕地身患重病或者突然撒手人寰。
學會勞不過累,才能讓自己在繁瑣生活中得以脫身。
《菜根譚》裡說:“人生太閒,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見。”
這就告訴我們,人不能太閒,但也不能太忙,太忙,則身心疲憊,易失真性。
最好的狀態,是半忙半閒之間,張弛有度。
把握好生活的節奏,才是快樂人生最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