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value101.com/article.php?id=91050

心情不好時,你會做什麼?

大部分的人會:

去吃大餐,靠美味撫慰;

去找人傾述,暢聊到深夜;

去喝酒唱歌,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但從業10餘年的心理諮詢師張維揚老師提供了另一個思路:

這時候,不妨“隨波逐流”一下。

一個人越來越從容,原因只有一個

有很多讀者向我提問:

自己有很多負面情緒,有什麼辦法盡快排解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這樣,當難過、痛苦、焦慮……這些負面情緒到來時,總就想著快點解決,消滅它們。

但你知道嗎?

本來這些壞情緒,會自己會走掉的。

但你想辦法去消滅它時,它會待得更久——

換句話說,

可能很多人聽了覺得難以置信,那麼我來分享一個來訪者的例子。

這個來訪者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是因為這位來訪者年齡較大,是一位75歲的女性。

二是陪同她來的人特別多,大概有五六個。

雖然她兒子有提前預約,但當他們一起湧進諮詢室時,我著實嚇了一跳,我沒想到會來這麼多人。

老太太有什麼問題呢?

失眠。

據她所說,可能有10多年都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

他們一家人想盡了各種辦法,去過各種醫院,實在沒有辦法了,最後跑來說試一下心理諮詢。

這位老太太來自粵北一個非常偏遠的山村,她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所以我跟她溝通有點費力。

但是我嘗試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她跟我講了她的苦惱後,不急著回應她的任何話。

因為她講的話,無非是睡不著,怎樣做都睡不著,然後一到晚上就非常緊張,擔心睡不著,然後就真的一晚上都沒睡著。

我說:

“你剛剛說的那些,我都聽到了,咱們先放在一邊。

現在不去想那些了,咱們做點別的。

你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身體上,感受一下你所坐的沙發的軟硬程度,感受一下這個房間裡光線的明暗,然後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聲音上。

看一看你的身體此刻的狀態,哪裡有什麼感覺你都可以說出來。”

就這樣,我們一邊覺察著身體,一邊聊著感受,就這樣過了10分鐘後,老太太就在諮詢室的沙發上睡著了。

當然我沒有讓她一直睡下去,大概睡了20分鐘,我就把她叫醒了。

她說自己很久都沒有這種熟睡的感覺了。

因為她住得比較遠,不可能做連續的諮詢,所以我就跟她說:

“這個方法每次都可以去試的,一旦你擔心睡不著,你就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身體上。”

換句話說,不要去跟這種擔心睡不著的焦慮做鬥爭。

對這位老人而言,她的困難根本就不是睡不著。

因為睡覺是人的本能,是一個不需要學習的天性。(器質性睡眠問題除外。)

那到底是什麼讓她睡不著呢?

答案就是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在練一種功。

什麼功呢?就是焦慮功,或者說失眠功。

一到晚上或者甚至白天的時候,她把大量的心理能量,投入在對失眠的焦慮和恐懼中。

所以這看起來是個睡眠問題,但實際上是情緒上的問題。

由於她練得非常勤奮,她就真的是十幾年睡不好。

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並不是教她怎麼睡覺,而是直接解決她對壞情緒的抗拒。

情緒上的問題解決了,睡眠也不是問題了。

一個人越來越從容,原因只有一個
一個人越來越從容,原因只有一個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

狂風不會整天刮,暴雨也有終止的時候。

也就是說不管當下的天氣是什麼樣子,它總是會變化的。

我們的情緒也是如此。

既然情緒它本身會變化,那麼作為情緒的感受者,卻深陷其中,走不出來呢?

能不能做點什麼,讓自己走出來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只是在很多人總是想加速變化,但,欲速則不達。

像剛剛那位老太太一樣的問題,她做的這些試圖加速情緒變化的事,帶來的效果適得其反。

因為他們不了解情緒,所以去處理、去消滅情緒的時候,實際上把能量像充電一樣,注入到這些所謂的壞情緒中去了。

因而“壞情緒” 變得更加活躍,持久。

大量情緒問題的產生和保持,都是由於處理不當,使情緒喪失了“流動性” 。

一個人越來越從容,原因只有一個

一個情緒流動性差的人,通常是麻木的。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是怎樣的,因此很難準確地表達自己。

他們也會說,

你如果問:在煩什麼呢?

得到的通常是

這些“大” 問題,涵蓋了他們所有情緒不悅的理由。

難題這麼大,解決起來有點無處下手。

結果就是,糟糕的情緒就僵在這裡了。

就像家裡來了一位討厭的客人,你想讓ta 快點走,結果你罵ta,然後兩個人糾纏起來,反而就走不了了。

我們去跟所謂的壞情緒做鬥爭的同時,也被它牢牢地套住了。

這種情況特別普遍。我們觀察自己,觀察身邊的人,大家都能找到很多例子。

不難看出,大部分情緒問題,都源於它喪失了流動性。

一個人越來越從容,原因只有一個
一個人越來越從容,原因只有一個

那如何增強情緒的流動性呢?

增強情緒的流動性,最好的辦法是表達。

這種表達並不是用行為表達,而是用語言表達。

因為只有用語言表達,它才能夠非常清晰地進入你的意識。

我們心理學有個詞叫見諸行動。

什麼叫見諸行動?

就是當我們內在有某個情緒,但是不能直接表達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會做一些事,而且可能是後果比較嚴重的事。

比如有一個人,他在單位裡對老闆的一些做法不滿。他覺得老闆不理解他,或者說看低了他。

但是ta 不能表達這種感受,不能用言語表達情緒。

他可能直接就辭職了。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用言語表達情緒很容易,但實際上是非常難的。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很多人是沒有辦法表達情緒的。

很多時候,來訪者說出來的不是在做情緒的表達,而是在評判。

比如一位妻子,對丈夫晚歸的行為,她感到非常擔心、焦慮。

她希望丈夫能夠早點回來,但是說出來的卻是

妻子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心裡話,而是直接上來,給了這麼一個判斷。

她想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是丈夫表明他的在乎,是他可以早些回來。

但丈夫的感受是什麼呢?是委屈、甚至生氣。“你為什麼要這樣說?”

一個爭吵的開端就這麼扯開了。

所以想要轉變“壞情緒” ,要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的種類和強度,越細緻越好。

有的人描繪情緒的詞非常少,就是好或者不好,非常好或者非常不好。

相當於拍照的分辨率太低了,這個是不利於表達的。

再拿前面丈夫晚歸的例子來說,妻子表面上表達出來的情緒是憤怒。

但其實我們仔細覺察的話,就可以看到妻子憤怒情緒的背後,還有恐懼和焦慮。

如果倆人都沒有看到這背後豐富的情緒含義,可能兩個人只覺得生氣,最後鬧崩了。

妻子最好如何表達呢?

她可以說:

在家裡越等越害怕,越等越生氣……我只希望你以後可以早些回來。

這樣的表達,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這實在太難了。

面對自己,有深重的羞恥感,難以啟齒;

面對他人,害怕自己不被接納,被拒絕…

這些潛在的恐懼,堵住了想開口表達的嘴巴。

於是去走其他處理情緒的彎路,讓自己好起來,而捷徑始終沒有勇氣走。

一下子突破設防,不加評判地將自己的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的確很難。

但在自己可接受的方式裡,你要知道,你是有其他路可以走的。

除此外,你還得

這首先意味著,我們要跟感受相連。跟感受相連,就必然要跟身體相連。

老太太在我的諮詢室,我讓她把所有註意力全部挪到了身體上。

因為她的身體本來就有很強烈的睡眠需求的,所以當她放下阻礙她睡覺的焦慮時,她的身體很快就自動地進入了睡眠狀態。

這一刻裡,身體五感,像章魚靈敏的觸角舒展,情緒也得到了充分地流動。

問題也在這些時刻裡,流動,走遠了。END

*注:本文提供了一個處理情緒問題的視角,但如果你有較嚴重的困擾,建議尋求專業的幫助,和醫生/諮詢師一起探索。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