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value101.com/article.php?id=56547

01

朋友跟我訴苦,這兩天在家上演了一出不愉快的家庭鬧劇。

朋友一堂嬸,半年前托她給自己兒子找工作。

因為不好拒絕,朋友厚著臉皮找了自己的大學同學,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

堂嬸的兒子乾了大半年沒有存下什麼錢,她就覺得是人家工資給低了。

今年一回家,堂嬸便帶著一股怨氣跟朋友說:

過完年你把他帶回上海吧,我聽說那邊工資高很多,但是房租很貴,他又沒什麼錢,先委屈你讓他在你那住一陣子吧。

朋友委屈地說,自己現在是跟別人一起合租的,房子很小。

原本還有點殷勤的堂嬸臉色立馬變了;你不想幫忙就直說吧。

第二天堂嬸就在鄰居面前吐槽,說朋友太不近人情、太冷血了。

朋友很生氣,為了給堂嬸的兒子找工作,她費了很大的勁。

不僅沒有得到感激,反而是接二連三的麻煩。

習慣了一件事,一些人就會覺得這是天經地義。豈不知,很多時候這是豈有此理。

有時候,並不代表著是親戚就可以為所欲為,一點都不見外。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幫你是情義,不幫是本分。

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握好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感。

懂得將心比心,體諒別人的不易。

02

一位作家講過她跟朋友坐火車去旅遊的經歷。

車廂裡有位抱著孩子的媽媽,沒有經過她的同意就一屁股坐到她床上,說帶著孩子不方便,要用自己的上鋪換她的下舖。

這時中舖的一位阿姨湊了過來:人家帶著小孩不容易,你就跟她換一下唄。

作家不是不願意,只是不喜歡被強迫。於是就跟她們說,自己的朋友也睡在這,不想到另一邊去睡。

中舖的那位阿姨來了句:這麼不近人情。

作家想了個辦法,自己跟那位媽媽換,讓阿姨睡那位媽媽的上鋪,自己睡阿姨的中鋪,這樣她也不用跟朋友分開了。

之前熱心的阿姨扭過頭來了一句:你這樣好麻煩。

你看,要求別人總是很容易,一輪到自己,就變得困難多了。

看到過一句話:

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來源於有那麼一撥人,慣於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一般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因為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所以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喜歡用雙重標準對自己和他人,如果自己置身於那個情境下,會做得很好嗎?會用那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嗎?

那真不好說。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所欲,亦勿施於人。

03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觸:

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哪怕他對你只有一點好,你也會感激不盡,想要給予回報。

可時間長了,哪怕他對你比之前好十倍,你也沒有什麼感覺,只覺得這一切是應該的。

因為再好的感情,都會死於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

即使是再親近的人,也只有心甘情願,沒有理所當然。

雖然是家人,但他們的付出也應該被看見、被感激。

好的感情,不是一味地索取、接受,而是能保持一種平等、良性的循環。

我懂你養家糊口的艱辛,你懂我操持家務的不易。

每一份付出,都應該被感激。

人與人之間,其實就像拍巴掌。

如果總是一個人單方向地付出,而得不到任何回應,巴掌永遠不會響。

不管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每一份付出,都應該被感恩。

學會善待他人的愛,不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以真心換真心。

懂得分寸和界限,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能替別人著想,體諒別人的不易,也是一種善良。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