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value101.com/article.php?id=56641
01
每個人都喜歡和有分寸的人交往、共事。
老話說,凡事過則損,需把握分寸。
人生有度,過則為災,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
我們都喜歡和優秀的人結交,因為優秀的人對自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會把握做人的分寸,會克制自我慾望。
與優秀的人結交的舒適感,源自於他們待人接物的那份分寸感。
做人有分寸,懂得進退有度。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和我們完完全全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有自己的底線,因此人與人之間是有距離的。
所謂的親密關係,也只是最小距離,而不是無距離。
一個寒冷的冬季,兩隻十分困倦的刺猬,通過抱團來相互取暖。
可是由於它們身上都長滿了尖尖的刺,緊挨在一起就會刺痛對方,讓它們怎麼都睡不舒服。
因此,兩隻刺猬決定分開一段距離,可是這樣又實在冷得難以忍受,無奈還得抱在一起。
折騰了好幾次,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
這就像我們的人際關係一樣,在一段關係當中,彼此的優缺點會因親密度的增加,而被無限放大。
彼此的刺會扎到對方,如果強行闖入他人的舒適區,不但不會拉近關係,還會令對方反感,使關係惡化。
只有在相處中學會把握分寸,做到進退有度,才能更好地維持一段感情。
02
行事有分寸,懂得留餘地。
鬼穀子曰:“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為人處世最容易吃的虧,就是源於不懂分寸。
為人驕縱傲慢,自以為是,刻意地去表現自己,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賞識,還容易得罪別人。
《三國演義》記載著這樣的故事:
著名文學家楊修,是世人公認的聰明絕頂、才思敏捷的人才。
有次陪同丞相曹操一起去遊覽新建成的園子,遊覽後曹操什麼話都沒說,只在大門上寫了一個大大的“活”字,就走了。
負責修建園子的官員們莫名其妙,楊修卻領悟了曹操此舉之意,馬上告訴那些官員:“門中加一個活字,不就是闊字嗎?丞相是嫌這門開得太大了,要改小一點。”
還有一次,有人給曹操送去了一盒酥,曹操提筆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
楊修看到後,立刻自作主張地將那一盒酥餅分給大家吃掉了,還振振有詞地說:“丞相寫這一合酥,就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呀。”
楊修憑藉才智多次這樣耍小聰明,引起了曹操的反感和嫉恨。
後來,曹操帶兵在漢中與諸葛亮交戰,戰事極不順利,又趕上連降大雨,大軍一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一天傍晚,部下問曹操今晚的夜行口令是什麼,曹操隨口說了聲“雞肋”。
楊修聽到後,立刻勸將領們收拾行李,準備撤退。
將領們問他為什麼,他說:“雞肋這東西,吃著沒味,不吃丟掉又覺得浪費,丞相用這作今夜口令,表明他打算放棄這裡了。”
曹操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以擾亂軍心罪處死了楊修。
楊修的確很有才,但他逾越了自己身份該有的界限,一味地表現聰明才智,失了分寸,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因為沒有人喜歡與強化自己、弱化別人的人結交。
一個做事有分寸的人,能夠理清自己的職能範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沒有分寸地表現自己,丟掉的是為人的那份謙卑。
行事有分寸的人,懂得什麼時候該去表現,會為自己留有餘地。
和有分寸的人共事,不會害怕他會張揚跋扈破壞集體、團隊,因為他始終會保持謙卑,做事留有餘地。
03
最高級的分寸是說話得體。
梁元帝說:“言行在於美,不在於多”。
人們都非常樂意和言行得體的人交往。
一個得體的人,說話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不去觸及他人的界限,知道別人愛聽什麼、不愛聽什麼。
作家賈平凹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朋友有口吃,說話很慢。有一次路上遇到了一個人問路,不巧的是這個人也有口吃,朋友便一言不發地看著他。
過後問他為什麼不說話,朋友答道:“人家也有口吃,我若說話,那人會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他。”
何時說話,何時沉默,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而最好的標準就是得體二字。
說話得體是對他人的尊重和深切關懷,是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說話,知道拿捏分寸,用語言表達思想。
正所謂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在生活中,經常有這樣一種人,自以為和朋友很熟,毫無分寸地對待朋友,喜歡和朋友肆意地開玩笑。
可每一次都會開過頭,傷害在場的某些人,導致氣氛很尷尬,自己卻根本沒有意識到嚴重性。
時間久了,就沒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了,因為他沒有分寸感,不懂得顧及他人感受,說話不得體,無意識地讓人難堪,這樣的人不適合深交。
人際交往中,說話要點到為止,不評人不議人,適當保持該有的沉默,才是對對方的尊重。
懂得分寸,做事會權衡輕重,與人交往知進知退,說話顧及他人,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素養。
有分寸的人是高情商的人,與他們交往會讓人覺得舒服。
他們舉止有度、說話得體,會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給他人留出適當的空間。
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相處中,分寸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因為關係好,就丟棄了該有的分寸。